人格心理学_第一节 内向-外向——是遗传,还是环境所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 内向-外向——是遗传,还是环境所致?

就像没有人能在世界上找到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着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就连外表上看来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在和他们做了一些简短的交流之后,你也能将二者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人格特质。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者,相信生活中那些关心你的朋友会时不时的对你提出这样的建议:

        “你应该常常出来和我们一起玩。”

        “我们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多一些往来。”

        “生活要快乐些,放轻松。”

        外向者则可能经常听到截然相反的一些建议:

        “不要总是玩玩闹闹,生活中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你做事前要多想一想。”

        “享受生活,别对生活追得太急。”

        无论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经常会有人要求你去成为另外一种类型的人。可是,内向外向真的可以互相改变么?在内外向人格的研究中,艾森克的理论发现最能被我们接受。

        艾森克的发现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双胞胎外貌几乎是一致的,而有些双胞胎外貌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只是有些地方很相似而已。这就涉及到区别双胞胎的“同卵”与“异卵”问题。

        同卵双胞胎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但是在卵裂的时候,分裂成为两个胚胎。这对双胞胎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他(她)们的外貌几乎是相同的。

        异卵双生子是指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双胞胎。由于这对双胞胎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因此他(她)们在外貌上的差异与一般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相似,性别上也并不总是一致。

        艾森克的研究就是针对同卵、异卵双胞胎设计的。双胞胎生活环境相同,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他们的成长起到近乎一致的影响,这样设计就能够巧妙的把环境因素抛除在外而只关注遗传因素。他发现,同卵双胞胎具有一致的内向或者外向,而异卵双生子的内向外向却不总是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由此,艾森克得出了内外向遗传一致的结论。

        环境对内外向的影响

        当然在上面的实验中环境因素是被剔除掉的,事实上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也会在后天对我们的内向外向产生一些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使外向的我们变得更外向或者稍内向,也可以使内向的我们变得更内向或者稍外向。遗传决定了我们是内向还是外向,环境对内向或者外向进行影响,促使内向或者外向产生一些“更”或者“稍”的调整。

        另外一个有关内外向的问题则是:内向外向,究竟哪一种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恰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阅读过一些探讨如何成功的书籍,相信你一定不会对“外向者优势”这个词感到陌生。持有这个论调的人坚信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这是一个外向者当道的时代”,他们这样大声疾呼。他们还旁征博引,历史人物,不论中西,都成了“外向者优势”的最好例证。但是,如果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又足够睿智,戳破这种谎言实在是轻而易举。

        事实是,即使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内向者成功的例子也不占少数,我们也能毫不费力的举出古今中外内向者大获成功的例证。说到这里,也许你已经满心疑惑。我们还是一起来了解一下心理学家的看法。

        生命自有其法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外向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但两者没有优劣之分。

        不能笼统的说内向外向哪个更好,面对不同的社会活动内容,内外向者都有自己习惯的应对方式,各自存在着优势和劣势,只有针对某项特定的任务时,内向外向中才会有一个倾向更能够促进任务的完成。

        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度”的问题。过于极端的内向或者过于极端的外向肯定不是好事。值得庆幸的是,经过统计,这两种人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其实是处在内外之间的某一处,或者稍偏内,或者稍偏外——更多的我们只是稍内向或者稍外向。
  笔趣阁阅读网址:m.xbiqugex.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